金李村位于鸿州腹地,南依三坡(即盘堂坡、香炉坡、明家坡),北连白蟒塬(备注①),东邻范家车趟沟,西接北牛村。陇海铁路、西南铁路、西延铁路、连霍高速公路及108国道(备注②)由村中心穿过。由金北和金南两个村民小组组成,共有224户900余人,耕地650亩。村委会设在金南村民小组的新村中心广场。
全称为金牌李村,因明代村中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李广而得名。李广官居御史,皇上曾授予金牌,悬挂门楣,故村子被称为金牌李村。老村在现村落北100米处,村民称为老堡子,后来,因地理环境发生变化,不再适宜居住,村子向南搬迁至现址。
金北村民小组,2011年有122户,496人,耕地390亩,村民以姓李为主,共有两支。居多数的一支与明御史李广同宗,从李广墓碑碑文判断,李姓居住金李村已有五世,其中的一部分迁居至渭河北相桥一带。另一支李姓,人口不多,为1820年由代王街办高寨村迁来。另有赵、梁、胡等姓。
金南村民小组,2011年有102户,429人,耕地260亩。由于108国道、西南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村而过,把村组分隔成两大块。以段姓居多,另有李、王、居、宋、杨、谢、秦、张、冉等。据说,段姓是由零口街办西段村迁来,宋姓由山东迁来。
白虎塔,早年为辟邪镇邪,金李村在东北方艮位建有一黄土塔,名白虎塔。塔为方型,底边长为一丈二尺,顶边长为三尺,塔高约一丈五六,塔顶倒扣一黑陶瓮。新中国成立后被毁。
照壁,位于村南端高台,与村子北门外送子娘娘庙遥遥相对。照壁为黄土筑成,壁厚三尺左右,宽一丈,高一丈二三。新中国成立后被毁。
娘娘庙,位于村北门外,白蟒塬上沿,民国6年(1923)建,庙内塑像四尊,以黄土麦草黍杆为材料,主像娘娘,左侧金童,右侧玉女,娘娘怀抱裸体婴儿,面容慈祥,稳坐莲台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庙会日。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一度中断,改革开放后恢复。庙会期间,民间文艺活动特别丰富。
明御史李广墓。李广,金李村人,官至御史。李广墓地在村子的西南方,金李小学对面。由于时间久远,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平坟,李广墓早已不见封土,墓碑在金李小学院内,碑座仍存,碑身2001年被区博物馆保存。
名词助解:
①. 白蟒塬与白鹿原(亦称白鹿塬)隔渭水南北相望。塬高四五丈,宽约一公里,主要分布在西安市高陵县县南一带,位于泾渭二级阶地,自古以来,被当地人视为一道天然堤坝,保护着渭北人民不受水患侵害。
相关记载
“自泾阳来过县达临潼,延几百里,高者四五丈,泾渭之不能北徙者,此也。故自周汉隋唐王侯将相多葬于此,又名降驾原者。”——明《高陵县志》
“渭水纳湋、汭、澧、涝、浐、灞诸水后,至高陵而益大,每遇泛涨弥漫十余里,然皆南徙,不崩北岸。虽且崩,数年不过一二丈。”——明《高陵县志》
民间传说
关于白蟒塬,民间相传,女娲在炼五彩石补天之时,有一条白蟒常伴左右,等到功德圆满之后,女娲自封为无极老母,住在临潼骊山老母殿,享用人间供奉,却把白蟒打发到渭河以北荒滩度日。白蟒心生不平,暗自和骊山老母斗法,誓与骊山比高低。一天,白蟒终于比临潼山还高,骊山老母知道后,就托梦给真命天子刘邦,命其斩了白蟒,这一刀正好斩在白蟒的脖子上,白蟒流的血泛滥了渭河,而白蟒的身体就变成了今天的白蟒塬......
②. 108国道(或“国道108线”、“G108线”)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,起点为北京复兴门,终点为云南昆明,全程3356千米。
国道简介
108国道经过北京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和云南6个省市。
108国道因从北京通向原平,在北京亦称“京原路”,因从成都通往西安,在四川省被称为川陕路,从北京复兴门开始,向西经过西三环公主坟,西四环五棵松,西五环衙门口,西六环卧龙岗,之后以山路离开北京。离开北京之前,108 国道途径门头沟区潭柘寺、 戒台寺景区和房山区。
108国道沿线的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。主要有潭柘寺、戒台寺、、五台山、平遥古城、乔家大院、西安古都、秦岭山脉、智果寺、剑门蜀道、三星堆、成都武侯祠、杜甫草堂、都江堰、元谋人化石遗址、云南民族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