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塬村东邻零河水库,西邻董庙村,南邻代王街办高寨村,北邻零口村。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,586户2400人,耕地面积3388亩,其中,退耕还林351亩。零口至东岳公路穿村而过,村组道路已全部硬化,村民交通比较便利。村民主要以种植业、养殖业、打工、经商,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。
过去,由于地处旱塬地区,水利条件极差,零塬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,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,尤其是许庄村和新庄村,人畜生活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,天旱无雨时,就要下到塬下的零河水库担水,来回就得走3里路。1969年,当时的生产大队在政府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,开始筹建抽水站,于1970年5月1日建成,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和许庄、新庄两个自然村的人畜用水问题。1977年,原有的抽水站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的生活用水,于是,大队又在新庄村南边建设了南抽水站,解决了曹家和孙家两个自然村的生产生活用水。水的问题解决之后,大队又从各生产小队筹集土地5亩,将大队部迁往新庄自然村西边,新建大房10间,并在此兴办大队木工组、缝纫组,壮大了集体经济,很快,大队又购买了铁牛55拖拉机,村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变化。
改革开放之后,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,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,耕种自己做主,农闲时也可自由支配时间,村民于是大力发展养殖业、种植业、经商、务工等,多种经营并举,收入也大幅度增长,已迈入小康村序列。
零塬村的主要自然村落:
【新庄村】为零塬村委会所在地。东邻零河水库,西邻董庙村,南邻曹家自然村,北邻许庄自然村。全村共有93户400余人,耕地536亩。新庄村为1959年修建零河水库时由村子东边沟内的刘庄、徐家沟、孙家井的等村民搬迁而来,故名新庄村。由于是新建的村子,所以,村民姓氏较杂,有刘、陈、徐、王、马、孙、丁、李、张、赵等十余姓。目前,村民主要依靠种植、养殖、外出务工为收入主要来源。
【许庄村】和新庄村都属于零塬村自然村组,东邻零河水库,西邻吊庄村,南邻新庄自然村,北为零口临潼203县道塬口,是一个不大的村落,村民主要依靠种植、养殖、外出务工为收入主要来源。早期人畜生活用水主要靠收集雨水,天旱无雨时,就要下到塬下的零河水库担水,来回就得走3里路。1969年,当时的生产大队在政府及各级部门的支持下,开始筹建抽水站,于1970年5月1日建成,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和许庄、新庄两个自然村的人畜用水问题。
【吊庄村】吊庄村是一个比较小的村落,大集体时期,属于许庄北生产队管辖,1980年和许北队分开,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队。村民姓氏以段、李两姓为主,解决后的土改时期,又由华县迁入王姓人家。全村现有16户70余人,耕地107亩。村民以种植、养殖、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。虽然村子很小,但村民生活富裕,仅16户人家就拥有私家小汽车6辆。
【曹家村】曹家村位于零口街道办最南端,与代王街道办高寨村接壤,村民以曹姓为主。村民生产生活状况与其它村落相当,该村的十面锣十面鼓很有特色,历史也较长,组建于1940年。1954年,参加临潼县首届民间艺术汇演荣获一等奖。“文革”期间一度中断,改革开放后恢复,并于1983年参加渭南地区民间艺术会演,获表演甲等奖。1985年春节期间,在华清池九龙汤表演时,被中央艺术研究院录像并载入中国民间鼓舞集册。1987年,代表临潼县参加西安市首届焰火节,荣获表演优秀奖。1991年,参加西安市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。曹家十面锣十面鼓已列入国家及省、市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【孙家村】有村民70余户300余人,耕地427亩,村民主要依靠种植、养殖、果树、外出打工为经济收入来源。孙家村孙景发皮影社相当有名。孙景发从事皮影工作40余年,以他为团长的皮影社经常到关中各地甚至省外演出。其皮影艺术已列入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目前孙景发老人的皮影戏在第四代传人孙卫(孙景发长孙)等的革新演绎下,正在朝着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!
最新动态......
如今的零塬村,水资源丰富,
自然风光秀美,没有污染,
土质优良,
不但盛产桃子、还有黄花菜、核桃等。
每年四月上旬,满山桃花,灿若红云。
今年举办“桃花节”,吸引不少赏花的游客。
花谢花开,桃子慢慢长大,
意味着农民这一年的辛苦要见成效了。
经过近10年提纯复壮,
零塬村水蜜桃已发展至800余亩,
形成了一系列优良品种。
为了能让桃子更好吃,
村民们在桃园里养了十几头的牛,
专门用牛粪作为肥料给桃树施肥。
牛的饲料也是就地取材,玉米杆、杂草等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已经深入零塬村村民的心,
在村干部的领导下,
村民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,
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,
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绿色循环体质。
除了桃子,
黄花菜的成功培育已经晋升为零塬村的第二大产业,
因为黄花投资小、见效快、收益高,
种1亩能顶种10亩粮,
农民种地也要将就经济效益,
从2009年至今,零塬村的黄花菜已经有300余亩,
遍布了村子的角角落落,
空闲的地方几乎全部都种上了黄花菜。
种植业的发展让零塬村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,
但是养殖业的发展,
让村里面的年轻人慢慢留了下来,
养殖业主要以“肉鸡”为主,
每年发给工人的工资就高达60万,
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,
每年有机肥的产量多达1万余吨,
除了自销之外,剩余的都卖给了其他村子里的农户,
这也成为收入的一部分。
如今的零塬村,焕发新的活力,
新的产业拔地而起。
除了桃子、黄花菜,大核桃也在实验阶段。
肉鸡养殖也在蓬勃发展,
科学养殖的肉鸡不但能卖鸡肉,
还解决了地里肥料的问题,
给村民带来生活的好盼头。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lingkouxinxi.com/show.asp?id=327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由会员 "佚名" 发布,文字标题为:"零塬村历史_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零塬村",如发现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举报(底部联系方式),一经查实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