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李村位于零口街道西北方约2公里处。全村辖北罗、冯李、北曹、南曹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,现有村民 2237人,耕地3433亩。村民主要以种植、养植、务工、运输、废塑料回收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、经商等为主要经济来源。
其中,北罗自然村南距零口街办1公里,东连零口粮站,共有4个村民小组。村民以张姓为主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。青壮年农闲时主要以务工、废旧塑料回收、塑料成品加、装卸等为主要经济收入,村组经济比较活跃。
冯李自然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,村民以种植小麦、玉米为主,兼种大棚菜、培育蔬菜苗、运输务工、废塑料回收等。
北曹自然村有2个村民小组,村民以曹姓为主,改革开放后,村民开展多种经营,除传统的小麦、玉米种植外,又大力开展生猪、肉鸡、蛋鸡养殖,剩余劳动力主要以务工、水泥预制、运输、废塑料回收、塑料制品加工等为主要经济来源。
南曹自然村也是一个独立的村民小组,除粮食种植外,另有机械加工修理、务工、经商、废旧塑料回收、养殖业等。村民曹罗子的制砖厂可解决几十名群众就近务工的问题,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。
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从冯李村穿过。陇海铁路通车后,零口火车站就建在北罗自然村村东。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,尤其是在旧社会及交通较为落后的时代,零口火车站都承担西到长安,东到潼关及渭河南北的物资集散任务。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为了切断中方的补给线,经常对零口火车站进行轰炸,至今村里的老人仍记忆犹新。1965年,为防止黄河水倒灌进入渭河,威胁陇海铁路安全,国家将铁路南迁至地势较高的地带,古老的零口老火车站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改革开放以前,村民生活比较清苦,村级经济也比较薄弱,村容村貌显得比较破败。改革开放之后,村民生活水平以及村组经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加上近年来,村上又启动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,使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村组之间的道路全部硬化,道路两旁也都进行了绿化、美化,村内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,新建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设施齐全,为活跃群众文化和体育生活提供了场所。
冯李村人物:【张震山】1923年生,北罗自然村人。1937年即奔赴陕北,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之中,后在抗日战争和解决战争中,南征北战,屡立功勋。1949年,曾在商州一带清匪反霸,组建地方政权,任独立营营长。上世纪50年代,任陕西军区作战处长。上世纪60年代,调任宝鸡军区司令员兼副政委。一生为人谦和,忠诚党的事业,从不以老革命自居,不争官,不谋私,勤勤恳恳,始终如一。1983年去世。
【张耀斌】1920年出生,北罗自然村人。1936年由零口高小考入黄浦军校西安分校第十七期,4年后毕业,被分配到榆林傅作义部22军,任独立炮兵连少校连长。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起义,北平、绥远、榆林相继和平解放,张耀斌所在部队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。转业后,一直在临潼县政协工作。1990年因病去世。
【张军辉】1951年生于北罗自然村。复转军人,1998年艰苦创业,多方筹资,创办了零口基金会,积极利用民间困散资金,搞活经济,方便群众,造福于民。曾投资300多万元无息贷款,支持零口、孟塬、冯李等村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。2005年给零口村、孟塬村、冯李村各捐赠1万元修建学校。在汶川、玉树大地震时,踊跃捐款。给零口村残疾人梁八训资助1000元,解决其生活困难。2011年,孟塬村一位村民房子失火,不慎严重烧伤,本人又因贫困,无力负担医疗费用,张军辉知道后,又毫不犹豫地出资相助,使患者得了及时地治疗。金秋爱心敬老院扩建时资金不足,他又积极组织协调了100万元资金,使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