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18日,在西安市临潼区大唐华清城广场,来自零口街道的锣鼓表演队用传统的“百面锣鼓”(十面锣鼓)表演欢庆新春,引来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围观。
演出现场,锣鼓声声似雷鸣,背花林立似彩虹,势如古人操兵布阵。表演者手拿社锣、肩扛社鼓、身背花杆,场面震撼、气势恢宏。在背后高插一杆帅字旗的“马锣官”指挥下,表演者随着锣鼓节奏的变化不断变换队形,动作行云流水、连贯丰富。
“百面锣鼓”最早为“十面锣十面鼓”,简称“十面锣鼓”,是西安市临潼区零塬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。2007年5月,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。表演者身穿马褂,马褂背后绣有太极图,腰间插一锣鼓花架,用来悬挂锣鼓。锣鼓架主枝上用白、蓝二色花布缠成锯齿形,枝上端插上用色纸做的纸花,并挂上用刺绣做成的各种戏文工艺品。
据了解,锣鼓表演队于2月21日(正月十二)还将在零口街道进行社火表演,为辖区群众呈上一道喜庆、热闹、丰盛的“文化大餐”。
来源: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通讯员 王三合 摄(原标题:“百面锣鼓”闹新春)
读完这篇文章后,您心情如何?